当前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

透析患者的“守护神”永不停歇的“肾斗士” —记农工党党员王笑进

发布日期:2023-04-26 15:19信息来源:农工党黄山市委 作者:马珍珍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王笑进,农工党黄山区总支委员,黄山区政协委员、黄山区人民医院血透室主任,至今已在区人民医院血透室工作了16个年头,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黄山区血透事业,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贡献了力量。

 

攻坚克难造福一方百姓

黄山区人民医院血透室尚成立前,区内透析患者需要每周3次去屯溪做透析,一次耗费6-7个小时,极为不便。为解决病人“透析难”问题,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黄山区人民医院开始思考组建血透室,2006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院工作5年的骨干医生王笑进率先被派往马鞍山中心医院进修血液净化技术。

在外进修的王笑进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与重托,进修期间,他努力学习血透业务,不敢有丝毫懈怠。

2007年,王笑进学成归来,区医院血透室应运而生。

从无到有,从王笑进的“独角戏”到血透团队的“集体舞”,从2台血液透析机到几十台血液透析机,从几名患者到160名患者,从单一的普通透析治疗到血液滤过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等多种治疗模式……王笑进是开创者、见证者,更是实践者。因为过硬的专业能力,2012年王笑进成功当选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疫情之中守护患者生命

疫情期间,透析患者仍需每周3次往返于医院,他们流动性大、免疫力低、易感染疫情风险高,血透医生不仅要确保血透室的正常运转,更要严格落实所有进入血透室人员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压力很大。

千防万防,防不胜防。“2022年,我们有2名透析患者被判定为密接对象,按照当时的防控政策,要对密接人员落实严格的管控措施,如何做好他们的血透工作?这是一道始料未及的附加题。”思虑再三,王笑进团队决定在每日的晚班之后再增加一个班次,即除了上午、下午、晚上三班之外的“第四班”,“第四班”从晚上的10:30开始,专门服务于疫情期间的特殊人群。提起那段日子的辛苦,和王笑进同班的护士小关说:“在当时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我们主任常常是早上七点多到院上班,直至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才回家,每次在结束治疗我们都回家时,他还一个人留下来,等到全部机器完成消毒才关灯关门、下班回家。”

当然,王笑进也有早早下班的时候,他印象中最早的一次下班是晚上十点,那天也是他感染毒株的第一天。那段日子,高强度的工作让医院的医务人员一个接一个的“中招”,王笑进所在的血透团队也没能幸免,他说:“我是我们血透室第一个倒下的,之后我的同事们也陆续感染,但当时还有那么多透析病人,那么大的透析需求,医院人手又不够,所以那时候大家都是能顶就顶,我们有些护士甚至跟家人、领导隐瞒病情,偷偷来上班……”

精益求精着力团队建设

血透室成立十多年来,患者连年增多,这与科室医务人员的精湛技术和贴心服务是密不可分的。

多年来,王笑进始终把百姓冷暖挂在心上,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群众诉求,他坚持深入农村、社区义诊,将爱心播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工作中,王笑进不辍钻研、大胆创新,他带领团队同事一起经过反复调研,合力完成“尿激酶溶栓再灌注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课题,最终该成果荣获黄山区科技成果二等奖,他本人也被因为精湛的专业技术被评为黄山区首届“百名优秀人才”。

工作之余,王笑进还有着多重身份。血液透析机损坏时,他是只要科室人员一个电话就会立马赶到的机器修理工;新院区血透室需要设计时,他是能拿起笔画图纸的室内设计师;开展协商调研时,他是医药卫生界别的优秀政协委员;农工党黄山区总支下乡义诊时,他是热衷社会服务的农工党人;农工市委诵读演唱会时,他又是能高歌一曲的文艺青年……

从血透室的日夜坚守到疫情一线的无怨无悔,从科室负责人到区政协委员,王笑进始终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用付出彰显农工党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