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究竟宜居乡村有何标准呢?带着疑问,农工党徽州区总支近期探访了黟县塔川和屏山。
深秋的塔川,景色迷人,色彩斑斓景如画,映衬着徽州的白墙黑瓦,俨然一幅幅田园山水油画。漫步在山间小路,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巨大的油画中,让人流连忘返。
近几年来,塔川村以人民为中心聚拢,向诗画田园回归,向高质量发展汇聚,“借势”山水田园,“借力”“双招双引”,打造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塔川模式”,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田园交响曲。如今,塔川已成为黟县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以“农”为“景”,共绘村落新居。塔川因地制宜,实施“景区村庄”创建,对照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将森林公园、田园风光与农业观光、旅游景观打造相结合,通过原特色利用、原居式开发、原村庄提升,留住乡愁记忆。同时,依托“艺术乡建”,与安徽大学合作,以塔川田园场景为选题,对塔川LOGO,艺术节点,乡村特产,文创产品等进行设计,提升塔川文旅品牌形象。路畅、灯明、树绿、水清、房靓的特色宜居精品文旅村落初见雏形。
聚焦发展,蹚出村落新径。塔川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盘活资源,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先后引进御前侍卫艺术精品酒店、塔川书院、阿琳娜花园酒店等重点文旅项目。成立村级强村公司,通过景区旅游分红提留、村集体公房租赁、土地流转等方式,不断盘活村集体资产。此外,推出“1+2+N”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差异化打造集生态观光、亲子研学等为一体的塔川田园综合体项目,依托县徽黄旅游集团和县国投公司两大经营主体,引进专业设计、运营团队,建立N个共享空间以及文旅业态,推动三产融合。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民宿、农家乐70余家,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00万元,打造出极具本地特色的“塔川民宿群”。2022年度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57.04万元。
依依不舍离开塔川,我们又兴奋地奔往屏山村。屏山村位于黟县县城东面4公里的青阳山下,因村北的屏风山妆如屏风,从而得名屏山村,是典型的徽州水乡古村落。听导游说这个季节到屏山走走,是最惬意的事情。屏山是一个既有风花雪月的浪漫又有古色古香的韵味,这里处处有水、户户有花,美到窒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美术艺术生到此写生,给古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商机。
屏山以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州民宅、古朴的石桥、桥下潺潺的溪水,构成了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山乡风韵,让艺术的邂逅不期而至,吸引着每年百万艺术大学生走进屏山写生,用画笔描绘徽州的魅力。
漫步在屏山村头,看着眼前的美景,移步即景,处处美景,仿佛置身于神话境界,令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塔川和屏山之行,让我意识到和美乡村也应是宜居乡村,也就是适合乡村居民生活的乡村,囊括衣食住行、购物、旅游、娱乐等方面。同时安居和乐业密不可分,创造就业机会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是和美乡村创建的前提,乡村振兴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我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富裕、和谐、美好的和美乡村一定会在古老而年轻的徽州大地上遍地开花。